院属各单位,全体师生: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推进科学与艺术融合发展,在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的指导下,中国科学院大学发起首届科学与艺术融合创作大赛。大赛旨在为中国科学院在读学生提供创作平台,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科学与艺术融合方面开展社会实践。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共生·融合·链接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科学与艺术始终相伴而生,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发展,为人类探索未知、改造世界提供了持续而蓬勃的动力。用科学与艺术语言融合的表达方式,建立链接科学与艺术、现在与未来、生活与创造的桥梁,激发学生对新事物、新世界的探索与转化。
大赛关注以下方向及内容:
1.展示古今重要科技成就及其在经济、社会、文明发展中的作用,揭示科学创新对改变人类生活、开拓美好未来的巨大作用。
2.关注资源、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有启发的创意方案,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生活质量,应对城市挑战。
3.揭示物质世界基本规律及相互关系,用简明深刻的艺术化形式,展示自然和谐之美。
4.展示生命、基因、物种、进化问题密切相关的内容,探讨未来人类的无限可能。
5.展示人工智能、机械科技问题密切相关的内容,探讨未来技术伦理问题。
6.以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为目的,努力为公众营造从实践中学习科学的情境,通过互动、体验等方式,引导公众进入探索与发现科学的过程。
二、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承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协会秘书处
支持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团委
中国科学院大学艺术中心
三、大赛主办单位介绍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研究生教育为办学主体、精英化本科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创新型大学。国科大以“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为办学理念,与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机构(包括所、院、台、中心等,以下简称“培养单位”)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科研工作等方面高度融合。学校由京内四个校区(玉泉路、中关村、奥运村、雁栖湖)、京外五个教育基地(上海、武汉、广州、成都、兰州)和分布在全国的116个培养单位组成。近年来,国科大不断深化科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和组织建设,与各培养单位“共建、共治、共享、共赢”。
四、大赛内容
1.活动时间
2021年7月至11月
2.进度安排
信息发布日至10月30日:招募参赛作品。
11月上中旬:设立大赛专家评审委员会,组织专家开展作品评审工作。
11月下旬:公布大赛获奖名单,根据获奖作品情况筹备大赛颁奖典礼。
3.参赛对象
中国科学院全体在读学生。比赛可以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中科院职工可与学生组队参赛)。
4.参赛要求
(1)本次比赛为线上比赛,参赛作品内容限定为自然科学领域知识的科技与艺术融合创作表达。作品表现形式无特殊限制,范围涵盖科学展品、装置、模型、绘画、摄影、歌曲、舞蹈、科学剧、相声、脱口秀等。
(2)参赛作品均以视频或图文形式参赛,视频时长不限,可配解说和文字说明,图文材料限3000字以内。
(3)参赛作品须为原创(参赛者须提供原创声明),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不违反中国科学院相关规定。
5.参赛类别及选题参考
(1)前沿科技与艺术融合类:契合“科学与艺术”主题,围绕前沿科学技术及艺术价值理念,深度融合并发掘打造具有社会意义和产业价值的作品。
(2)大众类:与大众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工作相关,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推进科学与艺术融合发展。
五、评选办法及标准
大赛设立评审委员会,由大赛主办单位共同推荐各领域专家组成评审专家小组,评选出优胜作品。
大赛设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比赛设立特别稿酬奖励胜出的参赛选手:一等奖6000元,2名;二等奖4000元,6名;三等奖2000元,10名;优秀奖1000元,若干名。
获奖作品须授权主办方进行公益性宣传。
大赛组委会将对获奖作品颁发盖有中国科学院大学公章的证书。
六、报名及咨询方式
请将参赛作品、《科学与艺术融合创作大赛报名表》(附件1)、《参赛承诺和声明》(附件2),共三份文件发送至大赛组委会邮箱:kexie@ucas.ac.cn,邮件主题:作品名称+作者姓名+单位名称,超大附件建议发送永久网盘链接。
联系人:吴老师、余老师
电 话:010-69671136
邮 箱:kexie@ucas.ac.cn
附件:1.《科学与艺术融合创作大赛报名表》
2.《参赛承诺和声明》
(注: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协会秘书处
2021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