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工程·科学百科 | 血月出现意味着什么?

  • 科协秘书处
  • 95

  “你见过红色的月亮吗?在古代,红色月亮的出现往往被认为是不祥的预兆,‘事天不谨,则日月赤’说的就是现在的‘血月’现象。很多人觉得血月神秘又诡异,但其实它背后藏着很有趣的科学道理……”

  本期为大家介绍的合作专家是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专家——杨溢。杨溢老师主要从事月球与行星地质学、矿物原位资源利用方向的研究,在百度百科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春分工程·科学百科项目中,杨老师深度参与了黑曜石、翡翠、碧玺等词条的编审工作,词条累计用户浏览量超6900w次。

百度百科词条“血月”

  “血月”(Blood Moon),通俗来讲就是天空中出现红色的月亮,是一种自然景象,也是一种奇观。

  血月一般出现在月全食之时。地球挡在太阳和月亮之间,太阳光不能直射到月亮上;只有部分太阳光能够经过地球大气层折射之后照到月亮上,而地球浓厚的大气层又把大部分紫、蓝、绿、黄光都吸收掉了,只剩下红色光折射率低,可以穿透过来投射到月球表面,故而使月亮呈现出红色的样子。

  在历史上,血月常常被赋予各种文化和宗教意义。在一些古代文化中,血月被认为是不祥的预兆,与战争、疾病、灾难等不良事件相关联。“血月”现象的根本成因是地球大气层对太阳光的吸收与折射,地球大气层中的尘埃或云越多,“血月”现象越明显。地球大气层中的尘埃或云层增多的事件,包括火山喷发、大规模沙尘暴、强热带风暴增多等灾变事件,这些事件不但会令“血月”现象变明显,而且往往伴随气候异常变化,进而危害古代人的农牧生产,在古代产生社会动荡的连锁反应。从这一点而言,古人把“血月”当成大凶之兆并非没有根据,而是总结了一系列朴素经验规律的认识。

  【春分工程·科学百科】专项由百度百科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发起,依托中国科学院各大研究所头部专家智力资源 ,共建权威百科词条内容。截至目前已上线近千条权威词条,词条累计千万浏览量,覆盖古生物、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领域高PV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