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工程·科学百科 | 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如何自救?

  • 科协秘书处
  • 90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考试屡屡失利后索性放弃复习,职场挫败后拒绝新挑战……这些看似消极的选择背后,其实是一种叫“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现象。它像一种隐形的枷锁,悄悄束缚着我们的潜能。但这种"枷锁"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后天形成的无助感又能否被打破?

  本期为大家介绍的合作专家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雯。周雯老师主要人类嗅知觉方向的研究,综合使用心理物理学、生理记录、脑功能成像(如EEG、fMRI)等手段来探索嗅知觉编码及性质、人体化学信号的嗅觉表征、以及嗅觉与情绪及其它感知觉系统间的交互。在百度百科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春分工程·科学百科项目中,周老师深度参与了习得性无助、认知等词条的编审工作,词条累计用户浏览量超400w次。

 

百度百科词条“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在长期遭受无法预测或控制的负面事件后,逐渐失去改变或掌控情况的信心,产生一种无助感。

  影响习得性无助的因素包括个体的性格特质和环境因素。乐观主义和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个体应对挑战和困难,降低陷入无助状态的风险。此外,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和积极的环境条件也有助于个体克服困难,减轻无助感。然而,长期的失败经验和负面的认知归因模式可能加深个体的无助感,增加习得性无助的风险。

  针对习得性无助的问题,可以从改变环境、改变认知和情绪调节等方面进行干预。例如,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个体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重新评估和理解个人经历,提高应对困难的自我效能感,缓解和防止习得性无助的发生。

 

  【春分工程·科学百科】专项由百度百科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发起,依托中国科学院各大研究所头部专家智力资源 ,共建权威百科词条内容。截至目前已上线近千条权威词条,词条累计千万浏览量,覆盖古生物、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领域高PV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