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工程·科学百科 | 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

  • 科协秘书处
  • 726

  “阿拉伯数字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它的起源却鲜为人知。许多人误以为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其实不然。阿拉伯数字背后有着一段跨越时空的精彩历史。它并非单一民族的智慧结晶,而是经过了漫长岁月的传承与演变…”

  本期为大家介绍的合作专家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郭园园。郭园园老师主要从事数学史方向的研究。在百度百科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春分工程·科学百科项目中,郭老师深度参与了过圆周率、三角函数、质数等词条的编审工作,词条累计用户浏览量超1.6亿次。

百度百科词条“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现已成为全世界通用的数字表示方法。这些数字包括0、1、2、3、4、5、6、7、8、9共十个基本符号,具有简洁明了、易于书写和计算的特点。

  阿拉伯数字,也称为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是现代世界中广泛使用的数字表示方法。尽管名字中包含“阿拉伯”,但这一数字系统的起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古印度,特别是在公元500年至1000年之间的笈多王朝时期。这些数字最初由印度数学家发明,用于计数和进行算术运算,后来通过阿拉伯帝国在8到9世纪传播到阿拉伯世界,并因此得名。后经阿拉伯数学家改进后,于9世纪初通过商人和学者传入欧洲。起初遭遇罗马数字系统的抵制,但凭借计算优势逐渐获得认可。1202年,《计算之书》的出版标志着阿拉伯数字在欧洲的正式接受。其命名源于欧洲人误以为这是阿拉伯人的发明。14世纪,中国印刷术传入欧洲,加速了印度数字在欧洲的推广。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约在13~14世纪,但当时未得到及时推广,直至20世纪初才开始在中国使用。

  如今,阿拉伯数字已经成为全球通用的数字表示方法,广泛应用于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各个领域,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记录、货币交易、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多个方面。

 

  【春分工程·科学百科】专项由百度百科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发起,依托中国科学院各大研究所头部专家智力资源 ,共建权威百科词条内容。截至目前已上线近千条权威词条,词条累计千万浏览量,覆盖古生物、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领域高PV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