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时间以此来安排接下来的行动,可以说人类从生命的诞生到衰老,每一刻都镌刻着时间的印记。那么时间究竟是如何计算的?现在我们使用的“北京时间”又是怎样制定的呢?
本期为大家介绍的合作专家是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副研究员——陈江。陈江老师主要研究空间时频技术、光纤时间频率传递方法与技术等方向。在百度百科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春分工程·科学百科项目中,陈老师深度参与了【北京时间】词条的编审工作,词条累计用户浏览量超1300万次。
“北京时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境采用的国家标准时(UTC(NTSC)),是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时区的区时。北京时间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产生、保持和发播。
国家授时中心时间的确定和保持是由一组高精度铯原子钟(国际计量局(BIPM)将铯-133原子发出的辐射振动9192631770次所持续的时间定为1秒)通过精密比对和计算实现,并通过GPS共视比对、卫星双向法(TWSTFT)比对等手段与国际原子时间标准相联系。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时间”并不来自于北京,而是来自位于陕西西安临潼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这里承担着产生和保持北京时间的任务。产生的北京时间通过光纤传递至位于陕西省蒲城县的授时台,通过长短波授时系统向全国各地发播全国标准时间。我国国土幅员辽阔,东西跨度和南北跨度都极大,想要让标准时间信号覆盖全国并不容易。而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授时部恰好位于陕西省蒲城县,长短波授时台的位置距离中国大地原点(位于陕西泾阳县永乐镇)仅100公里,从这里发出标准时间信号,可以更好地覆盖全国。
【春分工程·科学百科】专项由百度百科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发起,依托中国科学院各大研究所头部专家智力资源 ,共建权威百科词条内容。截至目前已上线近千条权威词条,词条累计千万浏览量,覆盖古生物、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领域高PV词条。